電子期刊 - 第 37 期:2024年

主編:黃琴扉副教授(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暨環境教育研究所)

 
新知分享

幫閃過腦中的念頭拍照
 
陳摘文副教授(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
林貝容副教授(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
 
  如果你有台每秒能拍兩千張照片的相機,該拍些什麼呢?是用來捕捉子彈發射的瞬間?還是老鷹獵食的動態?或是,有沒有可能錄下腦中一個念頭興起的瞬間,神經細胞之間的對話?這幾年來電壓敏感螢光蛋白的快速發展(圖1),讓這個夢想的實現又更近了一步。 .... ( 繼續閱讀)
 
 

 
研究成果分享

運用腦波研究法探討沉浸式VR融入教學對中學生注意力及學習成效之影響-以氧化還原單元為例
 
吳欣蓓(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暨環境教育研究所)
柯兆群(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暨環境教育研究所)
黃琴扉副教授(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暨環境教育研究所)
 
  在國中理化的「氧化還原」反應是重要的化學概念,但此概念較為抽象、不易觀察,因此許多教師認為輔以VR融入教學對學生學習較有幫助,然而VR融入課程中的成效之相關研究仍不多,且多以問卷、量表及課室觀察為主 (Harvie, 2021;Liu, Zhan & Zhao, 2023),也較少研究針對此提出具有區隔性的評估方式,其中運用腦波EEG (electroencephalogram)之相關研究,以客觀的生理數據分析深度探討VR融入 .... ( 繼續閱讀)
 

虛擬實境在國小科學學習中對注意力與認知負荷影響的腦波分析
 
吳珮瑄(國立清華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
黃琴扉副教授(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暨環境教育研究所)
王姿陵教授(國立清華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
 
  在國小「物質受熱變化」單元中「熱脹冷縮」是重要的科學概念,但此概念較為抽象,學生容易產生迷思概念,尤其傳統教學難以改變學生的迷思概念。過去研究結果顯示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 VR)可提升學生的學習成就,降低認知負荷。例如:Lee與Wong (2014)應用VR學習青蛙結構,提升國中學生的學習成就,降低認知負荷。Liu et al. (2022)使用沈浸式VR學習天氣形成、人體呼吸系統和人體消化系統,提升國小 .... ( 繼續閱讀)
 

透過斑馬魚腦波實驗分析論證大腦代謝體與發炎之關聯並探討天然物預防疾病之應用潛力
 
王瀚權(中國文化大學生物科技研究所)
蔡昀瑾(中國文化大學生物科技研究所)
歐陽駿淯(中國文化大學生物科技研究所)
黃中佑(中國文化大學生物科技研究所)
趙宏翔(中國文化大學生物科技研究所)
林彥昌教授(中國文化大學生物科技研究所)
 
  腦部發炎疾病症狀指的是腦部因為發炎反應而造成某些疾病的發生,常見的腦部發炎症狀包括意識不清、頭痛、以及肢體無力等神經病變症狀,最後導致常見的疾病如: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精神分裂症及癲癇等併發疾病。罹患腦部發炎疾病的病患,腦部的細胞激素含量較高。由於細胞激素催化了發炎,會產生大量自由基,因此腦細胞會受到更多的攻擊與破壞。活性氧類(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是細胞代謝產生的副產物,但是隨著年紀增 .... ( 繼續閱讀)
 

腦波技術與科學學習的融合應用: 探索我們團隊的研究與成果
 
廖崇硯助理教授(逢甲大學電子工程學系)
林鋐宇教授(亞洲大學職能治療學系)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腦科學的相關研究與應用,在近幾年內也益發蓬勃發展,我們團隊於近年來致力於探索腦波技術在教育與健康領域的應用,我們相信,腦波技術的應用不僅能為學習者提供更加個性化和高效的學習體驗,還能在健康管理中發揮重要作用。本文將介紹我們的研究背景、方法與成果,並展望未來腦波技術在科學教育與心理健康中的廣泛應用潛力。 ....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