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期刊 - 第 31 期:2023年

主編:吳穎沺教授(國立中央大學網路學習科技研究所)

 
新知分享

ChatGPT在教育現場的可能運用
 
廖長彥助理教授(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
 
  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工智慧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AI) 在各種領域中的應用已經變得越來越普遍。在教育領域,AI的使用也開始受到關注,它有可能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並帶來新的學習方式。其中一個突出的生成式AI (Generative AI) 工具是由OpenAI開發的ChatGPT (即Chat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的縮寫)(https://openai.com)。ChatGPT是建立在最先進的大型語言訓練模型(Large-scale Language Modeling, LLM) 之上,並使用深度學習技術在大量的資料集上進行訓練 - 這些方法讓它能捕捉到廣泛的語言模式和關係,因此能理解使用者以自然語言輸入的內容,並在幾秒內生成看似可信的人類語言回應。 .... ( 繼續閱讀)
 
 

 
研究成果分享

用設計思考來設計教學者與學習者的日常:以教育遊戲為例
 
詹明峰副教授(國立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暨師資培育中心)
 
  「你們離開後,我將無法延續這個遊戲化課程」、「拯救鴨子湖遊戲和角色扮演課程都是我教學生涯中最棒的體驗,課程進行時,學生的思考方式、角色的認同感、小組和課室的對話,都和平常的討論很不一樣,更像專家對話」、「作業系統更新後,遊戲大概就不能使用了,採購、管理和維護硬體設備要花相當的心血」、「帶著孩子們去湖邊玩遊戲時會有安全上的顧慮」。「拯救鴨子湖」課程授課教師珍妮接受訪談時,透露上述的心聲,也改變了我研究與設計教育遊戲的想法,因此撰 .... ( 繼續閱讀)
 

學習理論與教育產品設計
 
施如齡教授(國立中央大學網路學習科技研究所)
 
  數位學習總是跟著科技發展而前進,但是教育本質與人文素養卻應該固守。設計教育產品,要從學習理論出發,用人文價值為核心,考量學生的狀況與需求,設計有延展性的產品以及有效的學習活動。 而教學產品可能有許多種樣式與形式,從傳統的紙本教材、實體的教具,到融入科技的網站、系統、遊戲等等,無論哪一種教育產品,都可以從內容與功能兩個主要層面來看;而最後應透過持續的評估進行迭代優化。 .... ( 繼續閱讀)
 

教育產品的多元維度評估趨勢與經驗談
 
侯惠澤特聘教授(國立台灣科技大學應用科技研究所)
 
  學習與教學的研究除了理論的深探之外,尤其重要的是要能夠 “接地氣”,輔助與解決教學現場的各種需求與問題,例如:真正達到學習成效與學習動機的促進、協作學習的互動與關鍵能力的培育等。目前,關於各式創新教學的論文發表、研究計畫與實作產品日益增加,然而也往往面臨到許多挑戰與隱憂,其中,可能包含: 作品缺乏理論基礎便已經大量推廣,以及作品雖然具備理論基礎然而卻無法滿足現場需求這兩個問題。 .... ( 繼續閱讀)
 

從科學教育實作成品到商品化 - 開發悅趣式學習平台之經驗
 
郭文琦博士(因材網悅趣式自學平臺建置計畫主持人)
 
  「因雄崛起」是為了鼓勵全國學生及老師使用因材網所開發出的大型悅趣式自學平臺專案。開發本案的目標是開發一款多人使用的系統並商品化,提供全國學生及老師使用。因此如何發展專案的開發方式及商品化時所需要注意的事項,會是專案成功的關鍵之一。本專案從產品構思、實作成品到商品化約花了九個月。本文整理執行此專案的經驗,提供讀者在發展科學教育實作產品時的參考。 .... ( 繼續閱讀)